高山症的預防與處理
登山對促進身心健康都有好處,可強化心、肺、血液功能,增進個人體力及耐力,是值得鼓勵的休閒活動。然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指出,超過2440公尺的高度即有可能發生高山肺水腫,超過2750公尺的高度即可能發生高山腦水腫;急性高山病則是到3000公尺以上高山旅遊常見的病況。
另依據高偉峰醫師的調查研究,於合歡山雪季時發現約一半以上的病患都是高山症;又發現登玉山的山友有超過四分之一符合急性高山病的診斷。在台灣的高山風景區,甚至也可能發生嚴重甚至足以致命的病況。
據分析,許多山難事件與高山症有關,如在山上可能因高山腦水腫造成走路不穩而墜崖,因急性高山病的虛弱或高山肺水腫的呼吸困難,造成行動遲緩以致無法到達避風寒的營地而失溫等情形。在台灣不是沒有高山症,只是以前大家對它不夠了解,以致於常被忽視或被誤認為是其他疾病如感冒、肺炎等來處理,而錯失了治療的先機。
由於幾乎所有嚴重高山症都是可以預防的,惟有對高山症有充分瞭解,才能真正防範於未然,確保登山安全。以下介紹高山病的症狀、預防及治療,提供您從事高山旅遊時參考。
症 狀
(一) 急性高山病
1、 輕度症狀:頭痛、頭暈、厭食、失眠、噁心、週邊水腫、全身倦怠等。
2、 中度症狀:嘔吐、使用一般止痛藥無法緩解的頭痛、尿量減少等。
3、 重度症狀:意識改變、步態不穩、休息時呼吸困難、肺部可聽到囉音、以及發紺。
(二) 高山肺水腫
1、 早期症狀:運動表現變差(常是最早的症狀)、乾咳、疲倦、心跳加速、呼吸加速等。
2、 晚期症狀:休息時仍呼吸困難、多痰的咳嗽、咳血、極端虛弱、發紺等。
(三) 高山腦水腫
嚴重的頭痛(常會因走路、用力或平躺而加重)、步態不穩、噁心、嘔吐、判斷力異常、行為異常、幻覺、意識混亂、以至昏迷。其中步態不穩被認為是高山腦水腫最重要且最有用的早期臨床指標。
預 防
(一) 高度上升原則:
預防勝於治療,緩慢上升,讓身體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高度的變化,是預防高山症最重要的準則。
(二) 一般預防原則:
包括攜帶氧氣筒(瓶)或攜帶式加壓袋、避免劇烈的活動、保溫、不要吸菸、不要喝酒及服用鎮靜劑、吃高碳水化合物、避免吃產氣食物(如豆類或碳酸飲料)及高醣低脂的食物,都可減輕或避免高山症的發。
(三) 藥物預防:
藥物方面,目前被證實對預防高山症有效的藥物包括丹木斯(Diamox,acetazolamide),類固醇(dexamethasone),鈣離子阻斷劑(nifedipine)。對磺銨劑過敏及蠶豆症者則禁止服用丹木斯。
(四) 其他:
1、 攀登3000公尺以上高山,應先於海拔2500公尺左右地區適應高度(約一晚)後再從事登山活動。
2、 如必須在24小時內由平地上升到3000公尺以上,應考慮服用藥物預防。
治 療
早期警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乃是成功治療的關鍵,其治療的主要原則為:
(一) 離開高度環境(下山)
(二) 矯正產生症狀的環境(給予氧氣、增加環境壓力)
(三) 休息(減少氧氣消耗)
(四) 藥物治療
高山症治療方法
輕度高山症
1、 停止上升,降低高度或適應同等高度。
2、 給予丹木斯(Diamox)250亳克(一天三次),以加速適應。
3、 症狀治療(治痛或止吐劑)。
中度高山症
1、 如症狀加重則立即下降。
2、 低流量氧氣(如有的話)。
3、 給予丹木斯(Diamox)250亳克(一天三次),或每六小時口服、肌肉或靜脈給予類固醇(Dexamethasone)4亳克。
4、 高壓袋治療。
高山腦水腫
1、 立即下降。
2、 氧氣,每分鐘給予2-4公升,或使血氧飽和度>90%
3、 口服、肌肉或靜脈給予類固醇(Dexamethasone)8亳克後每六小時給予4亳克。
4、 高壓袋治療。
高山肺水腫
1、立即下降。
2、氧氣,每分鐘給予4公升,或使血氧飽和度>90%,鈣離子阻斷劑(Nifedipine) 10亳克口服視反應每四小時給予或每12-24小時給予長效型製劑Nifedipine30亳克。
3、高壓袋治療。
4、 活動量減到最低並保溫。
高山失眠
1、 丹木斯125亳克口服睡前給予。
2、 氧氣,每分鐘給予2-4公升,或使血氧飽和度>90%
3、 晚上睡覺低於白天活動的高度。
※參考資料:登山醫學手冊(第三章--山野緊急醫療救護體系、第六章--高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