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賺配息 每年把握「這時間點」存金融股

回覆文章
頭像
chengpercy
Site Admin
文章: 1809
註冊時間: 週日 6月 26, 2005 8:55 pm
來自: Taipei

想賺配息 每年把握「這時間點」存金融股

文章 chengpercy »

https://ctee.com.tw/news/stocks/560338.html

金融股向來是存股族的最愛,因為金融業每年業績穩健,配息相對比其他產業穩定。但每年何時存金融股最好呢?股市小黑建議,金融股股價每年具有一定慣性,第四季是低點,為布局好時點;至於股價上升則有三個時期,包括公布每年獲利、股利及除權息前一個月,投資人可以掌握這些特性,藉此規畫每年金融的存股計畫。

今年金控及壽險公司獲利大爆發,15家金控今年前三季大賺超過5,050億元,破歷史紀錄。壽險業也是不惶多讓,前10月稅前獲利超過3,753億元,也是創下史上同期及全年新高。也因金融股今年獲利大豐收,存股族們相當期待今年股息的配發。

不過,存股的時候,投資人總想可以逢低買進,以增加殖利率;又或者配息前買進,希望股價可以快速填權息,股價及股利兩頭賺。所以,每年存金融股是否有最佳買點呢?答案是有的,股市小黑指出,金融股每年股價有一定的慣性可循,只要可以善用,不僅可望拉高殖利率,甚至股利及價差兩頭賺。

股市小黑指出,金融股的股價慣性,每年10-12月是低點:每年大約除權息後,外資慣性會連續賣出金融股股票,這是為何呢?剛投資金融股的新手可能會擔心,是否產業面出現問題,其實這只是外資的投資策略操作方式。因為10月後,已經可以知道金融業前三季獲利狀況,即可推測出整年的獲利,若是預期與過往的情況差不多,外資通常會傾向一直賣出。

如此操作目的有二,第一個目的是,不想讓資金鎖在金融股太久:為了讓資金的效益放大,就會賣金融股,將資金轉去其他類股操作,進行大約一季的衝浪。這樣的操作方式,通常會比讓資金停泊在金融股績效好很多。

外資第二個目的是,想要降低持股成本:只要外資持續賣出,散戶就會逐漸沒信心,一旦出現虧損,散戶心想先賣出,等更低價再來接,外資回頭接的時期絕對不是散戶設定的特定低價區間。

股市小黑以兆豐金為例,每年除權價格約30-33元,除權後會出現27-29元的低價時期,不過,散戶在股價跌破28元,反而容易賣出,心中想要25-26元低點再來買,結果往往一賣,股價反而開始築底。此時外資通常會在低點慢慢買回,之後再將股價往上拉,散戶往往會因此懊惱,為何要在低點賣出股票。低點往往難測,一定要知道金融股特性,如此一來,自己才不會因為短期的下跌,而動搖心志。

至於金融股股價何時會上升呢?股市小黑說,有三個時期,一是每年公布去年獲利的時期:通常是1月至2月間,股價容易因為去年獲利如預期一樣(不要出現明顯衰退),較有買盤進入,股價因而出現第一次上升期。

二是每年公布股利時期:股利是所有存股族最關心的消息,每年3至4月金融股會公布去年獲利的預計配息,所以有不少人會趁公布前開始布局,直到配息公布後,若配息優於預期,就會有更明顯的布局買盤。

三是每年除權息前一個月:不少人喜歡在除權前大約一個月布局,股價越接近除權日期,股價會逐漸走高,通常除權前幾天會是當年度高點。

股市小黑補充說明,由於每年獲利不一樣,配息也不同,以去(2020)年來說,多數金融股獲利不如預期,因此配息會比往年略低一點,所以,計算股利上千萬不能以去年配發的股利去計算,要以過去5年或10年平均配發股利去計算,才會接近今年最後宣布結果。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