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魚油 選購 小知識
發表於 : 週日 7月 29, 2007 9:16 pm
深海魚油幾乎目前健康食品市場最熱門的產品,但是吃進去的魚油到底含多少有效成分則是消費者不得不小心地!
深海魚油的有效成分就是它的「歐米加三油酸」,主要存在魚油中的歐米加三油酸就是頂頂有名的EPA與DHA。EPA與DHA在體內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因此消費者不必執著一定要買價格較高,DHA含量特別高的魚油不可。倒是得特別注意市面上的魚油膠囊多是1000毫克一粒的,但是其中所含的歐米加三油酸可就可能大大不同了,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魚油中的歐米加三油酸濃度為30%, 50%及60%三種,消費者一定得看清楚標示才是,每粒1000毫克30%的魚油多為含EPA 180毫克(mg)及DHA 120 毫克,50%則為 EPA 300毫克及DHA 200毫克(每粒1200毫克的魚油則含EPA 360毫克及DHA 240毫克),60%的魚油除了含與50%一樣濃度的EPA 與DHA外另含其他歐米加三油酸100毫克,雖然最常見的歐米加三油酸是EPA與DHA,但是自然界仍存在許多其他的歐米加三油酸,另外,鮪魚油及鮪魚眼窩油是含DHA較高的魚油,但是價格往往是一般魚油的3到5倍價格,尤其是鮪魚眼窩油更是貴得嚇人,想想一隻鮪魚也不過有兩支眼睛,不貴才怪,但是花這麼多的錢買這麼珍貴的魚油,效果是不是會與價格成正比呢?答案是絕對「否定」的。
考慮不必一天吞那麼多膠囊,消費者不妨可選用較高濃度的魚油產品,但是市面上目前流行著以塑膠杯(或保利龍杯)裝熱水再滴入魚油後,杯子便會延著熱水與魚油的交接線而裂開,這個有趣的現象常被魚油的販賣商拿來作為分辨魚油品質好壞的標準,其實這個現象與魚油品質好壞一點關係也沒有,因為只有50%或60%的魚油在濃縮分餾的過程中才會使本來屬三酸甘油型的魚油轉變成與有機溶劑化學結構類似的「酯」型,因此才會產生溶解有機苯乙烯聚合體(免洗塑膠杯及保利龍的原料)的現象發生,事實上「酯」型油酸的人體吸收率與可用率反都不如同濃度的「三酸甘油」型油酸,因此消費者根本不必理會這種所謂的民間判斷魚油品質好壞的無稽傳說!當你拿30%的魚油作一樣的試驗時,發現沒有溶解塑膠杯的現象發生時也不必因此而懷疑產品的品質,如果是經濟效益的考量,選購低濃度的魚油但加倍服用,效果仍與高濃度魚油是一樣的,只要你吃進去的歐米加三油酸是一樣多的。
深海魚油的有效成分就是它的「歐米加三油酸」,主要存在魚油中的歐米加三油酸就是頂頂有名的EPA與DHA。EPA與DHA在體內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因此消費者不必執著一定要買價格較高,DHA含量特別高的魚油不可。倒是得特別注意市面上的魚油膠囊多是1000毫克一粒的,但是其中所含的歐米加三油酸可就可能大大不同了,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魚油中的歐米加三油酸濃度為30%, 50%及60%三種,消費者一定得看清楚標示才是,每粒1000毫克30%的魚油多為含EPA 180毫克(mg)及DHA 120 毫克,50%則為 EPA 300毫克及DHA 200毫克(每粒1200毫克的魚油則含EPA 360毫克及DHA 240毫克),60%的魚油除了含與50%一樣濃度的EPA 與DHA外另含其他歐米加三油酸100毫克,雖然最常見的歐米加三油酸是EPA與DHA,但是自然界仍存在許多其他的歐米加三油酸,另外,鮪魚油及鮪魚眼窩油是含DHA較高的魚油,但是價格往往是一般魚油的3到5倍價格,尤其是鮪魚眼窩油更是貴得嚇人,想想一隻鮪魚也不過有兩支眼睛,不貴才怪,但是花這麼多的錢買這麼珍貴的魚油,效果是不是會與價格成正比呢?答案是絕對「否定」的。
考慮不必一天吞那麼多膠囊,消費者不妨可選用較高濃度的魚油產品,但是市面上目前流行著以塑膠杯(或保利龍杯)裝熱水再滴入魚油後,杯子便會延著熱水與魚油的交接線而裂開,這個有趣的現象常被魚油的販賣商拿來作為分辨魚油品質好壞的標準,其實這個現象與魚油品質好壞一點關係也沒有,因為只有50%或60%的魚油在濃縮分餾的過程中才會使本來屬三酸甘油型的魚油轉變成與有機溶劑化學結構類似的「酯」型,因此才會產生溶解有機苯乙烯聚合體(免洗塑膠杯及保利龍的原料)的現象發生,事實上「酯」型油酸的人體吸收率與可用率反都不如同濃度的「三酸甘油」型油酸,因此消費者根本不必理會這種所謂的民間判斷魚油品質好壞的無稽傳說!當你拿30%的魚油作一樣的試驗時,發現沒有溶解塑膠杯的現象發生時也不必因此而懷疑產品的品質,如果是經濟效益的考量,選購低濃度的魚油但加倍服用,效果仍與高濃度魚油是一樣的,只要你吃進去的歐米加三油酸是一樣多的。